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足球竞彩网: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家层面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聚焦当前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也为民众在健康领域细化了“国标”,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健康素养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提升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经成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重要指标。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
《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八条: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疫苗是人类医学最伟大的发明
了解传染病历史,才知疫苗的伟大。传染病是人类最大的灾难。从汉代到清代,我国每三到五年必有大疫,疫区十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县。史书常记为“死者无算”。在公元3世纪初,罗马帝国1/3人口死于天花。在公元14世纪末,欧洲1/3人口死于鼠疫。发明疫苗以后,接种疫苗地区大都有效避免了相应传染病的爆发。 传染病在秦汉时期叫“疠疫”。许慎《说文解字》解释:“疠者,恶疾也;疫者,民皆疾也。”民皆患恶疾,为疠疫。刘熙《释名》从语音推求字义∶“疫,役也。言有鬼行役。”疫字源于役字,有鬼作祟,让家家得病死人,去阴间为鬼服劳役。明代吴有性著《瘟疫论》,始有“瘟疫”一词。
疫苗不是化学合成的,而是生物制品。我国1949年开始免费接种疫苗,1961年在本土消灭天花病毒。1978年起实行计划免疫,疫苗接种按既定计划和程序进行。1984年起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入托、入学必须持有预防接种证。2001年起实行免疫规划,规划一些特定传染病的预防目标,在规划时间内实现。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
接种某种疫苗是预防相应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有些传染病可以有效治疗,但是治疗的经济性远不如疫苗。有些传染病不能有效治疗,只能靠接种疫苗进行预防。现有的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不过新的疫苗正在研制中。我国确定了39种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大的传染病为法定传染病。
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政府免费提供第一类疫苗,可预防乙肝、甲肝、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腮腺炎、乙脑、A群C群流脑等传染病。儿童监护人应依照政府规定让儿童接种。第二类疫苗自费自愿接种,可预防肺炎、水痘、流感、狂犬病、手足口病、轮状病毒病、b型流感嗜血杆菌病等传染病。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我国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出生1个月内应办理预防接种证,每次接种疫苗医生都要在预防接种证上记录,儿童入托、入学时需要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记录。预防接种是儿童的基本权利,儿童监护人应按照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因故错过接种的要尽快补种。
病原微生物知识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传染的。细菌的直径在1%毫米上下。病毒只有细菌1%大小。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没有细胞,只是蛋白质外壳包裹着核酸。真菌有细胞核,细菌没有细胞核。真菌有多细胞的,有单细胞的。单细胞真菌大小如细菌,其中有的是病原物。寄生虫有大有小,小的像细菌那么小。
细菌、病毒、单细胞真菌,常被称为微生物,致病的则为病原微生物。微生物一般是指直径在0.1毫米以下的微小生物。我们人体内外布满细菌,绝大多数是有益无害的,只有极少数是致病的。真菌亦如此。即使是病毒,也不是都致病。寄生虫则全是坏的。
人体免疫知识
人体有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在骨髓里生成,在脾脏、扁桃体、淋巴结里成熟,在淋巴管系统循环。淋巴循环伴随血液循环,而且相通,那么免疫细胞就分布在全身血液、器官、组织中。免疫细胞有多种,名称各不同。免疫细胞分泌的免疫分子也有多种,也有各种名称。
当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免疫细胞上去把它裹住,用自身分泌的免疫分子把它分解,或者免疫细胞接近它,释放免疫分子,也能把它分解。这就是人体的免疫功能。病原微生物被分解了,就不能致病。大多数人都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因此保持身体健康。
传染病知识
病原微生物若传染力很强,它们就能战胜人体的免疫细胞及其免疫分子,在大范围内传染疾病。所以,在发明疫苗以前,传染病所致感染人群的死亡率、致残率很高。在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叫抗原,免疫分子叫抗体。 人得了某种传染病,多数情况下不会再得那种传染病。原理是:病原微生物(抗原)第一次入侵,免疫分子(抗体)没能把它分解,失败了,但是已经和它的表面分子建立了化学反应关系,这可以形象地比喻为“识别”;当病原微生物第二次入侵,免疫分子就会迅速识别它,并迅速增量,迅速将其消敌。
疫苗的防疫原理
把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活性降低,它的毒性就会大减,制成的疫苗叫减毒疫苗。把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弄死,它就没了毒性,制成的疫苗叫灭活疫苗。把减毒疫苗或灭活疫苗种入人体,都不能致病,但它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当自然界的这种病原微生物真的侵入人体,抗体就会迅速识别,迅速增量,迅速将其消灭。
中国古代种痘史
天花肆虐几千年,大多数人都会感染,浑身长出脓痘,死亡率1/3,痊愈者终生免疫,但有些人落下斑斑疤痕如花,故名天花。中国古代,将痘痂研末,吹入未染天花的儿童鼻腔(被毛细血管吸收),此为“种痘”。痘痂相当于减毒疫苗,但毒性仍然较强。有人轻感即愈,此生不再得天花。有人却重感而亡。
中国种痘始于何时?明朝万历年间的医书有种痘的医案记载,据此可以确信明朝后期有种痘。不过清代医书记有宋代种痘故事,这可能被美国疾控中心采信。美国疾控中心2000年版《疫苗可预防疫病的流行病学与预防学》 说:“12世纪中国人开始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中国的宋代跨越12世纪。
古代没有免疫理论,怎会想到种痘?原来,中医认为天花是胎毒,无药能克,只能以其毒攻其毒,这是哲学思维,竟与后来的科学相吻合。古代没有防疫体系,种痘只是少数民间医生为之,不普及,清代以后才在上层社会流行。据传康熙皇帝脸上有几颗麻子,他因为出过天花才被立为皇太子。
乾隆以后,中国种痘经验渐渐成熟。一代痘痂叫生苗,接种后结的痘痂为二代苗,如此传至七代,叫熟苗。毒性逐代递减。生苗死亡率3%,熟苗死亡率0.3%。与当今比,0.3%的死亡率还是太高了。无论生苗还是熟苗,都没有推广开来,不是因为死亡率高,而是因为没有建立起疫苗生产、接种体系。
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
中国种痘方法传到欧洲,英国医生琴纳受到启发。1796年,他发现挤牛奶女工因为手上轻微感染牛的天花而不得人的天花。牛的天花病毒毒性弱,只在牛的乳房长几颗痘。琴纳给一个男孩的皮肤种了牛的痘痂,轻微感染,再给男孩种人的痘痂,不感染。由此证明牛痘可以取代人痘,而风险很小。
牛天花病毒并不等于人天花病毒,为什么能做人的疫苗?琴纳感到困惑,没法用理论说服公众,公众便不相信牛痘,50多年后英国议会通过种牛痘法案,公众仍然不愿种牛痘。牛痘免疫理论在100多年后才搞清:这两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的分子结构局部相同,那么人的抗体就会把二者当做一丘之貉加以消灭。天花病毒在地球上为什么能够被消灭?
1980年世卫组织宣布天花病毒在地球上被消灭。天花病毒在地球上为什么能够被消灭?这是因为:病毒在自然界不能永久存活,必须寄宿在宿主的细胞里才能存活并复制;天花病毒只能寄宿于人类细胞,而全人类年复一年种牛痘,天花病毒便渐无藏身之地。可是大多数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疾病,这就很难将其消灭。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之“灰质”是脊髓的中心,脊髓的周围则是白质。病毒侵犯灰质,导致发炎,进而侵犯脊髓神经,导致下肢瘫痪。病毒易侵犯5岁以下儿童。在疫苗发明以前,10%的儿童患脊髓灰质炎,1%的儿童下肢瘫痪。病毒也可能侵犯成年人,据说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就是因此而腿殘。
1953年,脊髓灰质炎口服糖丸问世,这是减毒疫苗。减毒方法是把病毒植入体外细胞,让细胞一代代繁殖,病毒则一代代退化,最终仅存微弱毒性。糖丸功不可没,但是仍有百万分之一的儿童瘫痪,这是因为极少数疫苗发生基因突变恢复了毒性。恢复毒性的疫苗也是传染源,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时间因此推迟。
1961年,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问世。灭活疫苗就是死疫苗,不会发生基因突变,安全性好,可是它的成本高,免疫力、免疫时间也不如减毒疫苗,所以并未马上取代减毒疫苗。但是只有用灭活疫苗取代减毒疫苗,才能最终在地球上消灭脊髓灰质炎。终将被消灭的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症是脊髓灰质炎所致。脊髓灰质炎病毒只能侵犯人类,因此也可以像天花病毒那样被消灭。2000年以后,全球每年新发生脊髓灰质炎病例数量从几千向几百递减,2017年仅发生27例,只分布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专家们认为,当新发生病例为0,就是世卫组织宣布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之时。
转基因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1965年被发现,血清乙肝疫苗1981年上市,但成本很高,推广很慢。乙肝疫苗成本高是因为血清成本高,须用血清培养乙肝病毒,然后把病毒灭活,制成疫苗。1986年以后,血清疫苗渐渐被很低成本的转基因疫苗取代。1994年,我国从美国引进转基因乙肝疫苗生产技术,乙肝疫苗很快推广全国。
转基因乙肝疫苗的原理是:一切蛋白质都是基因产生的,病毒外壳蛋白质是病毒的基因产生的;把乙肝病毒外壳蛋白质的基因转入酵母菌,酵母菌就可以产生乙肝病毒的蛋白质,然后把这种蛋白质制成乙肝疫苗。与血清相比,酵母菌成本很低,转基因乙肝疫苗得以在全球迅速推广。甲肝疫苗
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肠道传染病,症状是发烧、乏力、厌食、呕吐、白眼珠发黄、肝区疼痛。1990年代以前我国严重流行。最著名的是1988年上海市民因生食病毒感染的毛蚶致甲肝大爆发,30天感染30万人,医院爆满,病床只好设在患者工作单位。我国1992年起接种甲肝疫苗,之后未发生甲肝流行。卡介苗争议
预防肺结核的疫苗,叫做卡介苗,是为了纪念发明疫苗的两个法国科学家,一个叫卡尔梅特,一个叫介云。卡介苗用的不是人结核杆菌,而是毒性较低的牛结核杆菌,仍嫌毒性高,就培养牛结核杆菌,让它一代代繁殖,以降低毒性,繁殖到230代,才用来制成疫苗。1921年卡介苗问世,1924年开始推广。
卡介苗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疫苗,可是肺结核现在仍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临床证明,卡介苗对儿童的保护期最多只有15年,再注射也不会增加免疫力,在保护期内,预防肺结核效果差,预防结核杆菌引起的其他器官的结核病效果好。世卫组织建议:结核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所有新生儿仍要注射卡介苗。
结核杆菌与卡介苗斗争将近100年,结核杆菌的基因在不断变异,因而卡介苗预防效果不能尽如人意,但是新疫苗研制困难,卡介苗仍无可代替。一些发达国家不给新生儿注射卡介苗,是因为那里的肺结核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几。发展中国家肺结核发病率是十万分之几十,所以仍然应该给新生儿注射卡介苗。百白破三联疫苗
百日咳,从婴儿到成人都可发病,咳嗽呈阵发性、痉挛性。病名出自明代医书《全幼心鉴》(1468年),病原物是百日咳杆菌,1906年比利时细菌学家发现。疫苗1930年代问世。2012年,河南省抽样调查表明,从幼儿到成人,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都低于70%,不能避免疫情,因此必须严格按计划接种疫苗。
白喉,从婴儿到成人都可发病。白喉杆菌感染,使咽喉出现一层白膜,故名。症状是咳嗽,却发出犬吠一样的声音。我国1960年开始使用百白二联菌苗。接种疫苗以前,我国每年白喉患者超过10万,死亡率超过10%。2007年以后我国没有白喉病例,但是许多国家仍有白喉疫情,所以我国仍需接种。
伤风即伤口受风。风是中医概念,科学概念是伤口感染破伤风梭菌。此菌厌氧,创伤深,缺氧,此菌才能繁殖,浅伤不会破伤风。孕妇生产,给婴儿剪脐带,伤口处缺氧,易感破伤风。破伤风疫苗1926年问世,我国1978年纳入儿童计划免疫,2012年以后,我国没有发生过产妇、新生儿破伤风。
百白破三联疫苗可减少接种次数。疫苗三合一,佐剂自然减少,佐剂引发的副反应也减少。三联疫苗中的百日咳抗原,或者是全菌体,或者是菌体的毒素分子(亦称无菌体或无细胞);白喉抗原、破伤风抗原,不是菌体,连菌体分泌的毒素都不是,而是改变了毒素分子结构的类毒素。麻腮风三联疫苗
麻疹:皮肤出疹子,口腔黏膜白斑点为特征。腮腺炎:俗称痄腮,症状是脸肿。风疹:来去如风,俗称“三日麻疹”,面部出诊为特征。这三种传染病由三种不同的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染,儿童青少年多发。三种病各有疫苗,也有麻腮风三联疫苗,预防效果都很好。乙脑疫苗
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由蚊子传播的病毒侵犯大脑,引发炎症,损伤中枢神经。我国2007年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乙脑之病名,是根据病毒分型,病毒分甲型、乙型。当然也有甲型脑炎,却尚未研制出疫苗。A群C群流脑疫苗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膜炎的简称。脑脊膜分别是脑膜和脊髓膜。脑膜是包裹大脑的膜,脊髓膜是包裹脊髓的膜。脑脊膜炎因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而感染。致病菌分型,分为13个亚群,其中90%以上属于A、B、C这3个亚群。A群、C群有疫苗,B群尚未研制出疫苗。
肺炎疫苗
肺炎是常见病,用疫苗预防胜过用抗生素治疗。肺炎链球菌有很多种,那么疫苗就应该抵抗尽可能多的肺炎链球菌。诚然,肺炎疫苗就是把多种菌体表面的多糖分子整合一起做抗原,可预防大多数肺炎链球菌所致肺炎。
水痘疫苗
大多数儿童都会出水痘,奇痒无比,痊愈后,病毒休眠,潜伏于腰肋处神经,几十年后病毒醒来,导致腰肋处带状疱疹,却疼痛难忍。病毒通过呼吸道感染,幼儿园、小学,一人出水痘,会迅速传染多人。很有必要趁早注射疫苗,病毒不入,不仅不出水痘,将来也不出带状疱疹。
流感疫苗
甲型流感病毒致病力强且变异大,乙型流感病毒致病力次之且变异小。流感疫苗所含甲型、乙型变异株每年都要根据预测而调整,所以每年都要打疫苗。《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推荐6月龄-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嗜血杆菌,其人工培养基须加鲜血才能培养它,故名。它分为abcdef六种类型,b型是1892年从流感患者鼻咽部分离的,错以为它是流感病原体,1933 年分离出流感病毒,但“b型流感嗜血杆菌”名称未改。它导致儿童肺炎、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率10/10万,是儿童白血病的3倍,所以其疫苗应当接种。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病毒是轮状的,通过消化道感染幼儿小肠黏膜细胞,导致严重腹泻。感染逐次增加,腹泻逐次减轻,人到中年就不怕感染了。轮状病毒疫苗上市十几年来,保护幼儿效果显著。它不是灭活疫苗,而是减毒疫苗,还有微弱活性,可以轻微感染小肠黏膜细胞,然后幼儿才有免疫力。因为靶向是小肠,所以要口服。手足口病疫苗
手足口病1982年传入我国。病毒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传染,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症状是手足口疱疹,没有针对性药物,轻症可自愈。本病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最常见,少数患儿有心、肺、脑并发症,严重者死亡。疫苗可防肠道病毒71型,不能防科萨奇病毒A16。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是人狗共患的传染病,患病后病死率100%。狂犬病病毒可以在狗的口腔内潜伏三个月到半年再表现症状,所以,没有狂犬病症状的狗也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那么,人只要被狗咬伤,就有得狂犬病的风险。狂犬病毒侵犯人的神经,所以表现出恐水、怕风、痉挛、瘫痪的症状。
所有的狗都应该强制性按防疫程序注射狂犬病疫苗,可是许多养狗之家没给狗打狂犬病疫苗,那么人就不得不打狂犬病疫苗了。若被狗咬伤,不管人或狗打没打过疫苗,都应立即冲洗伤口,尽快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相当于抗体,比疫苗起作用快。麻风病冷知识
麻风病是古代中医病名,“麻”是麻木,“风”是风邪。现代医学认为是麻风杆菌所致。麻风杆菌喜凉怕热,而人体内脏温度高,体表温度低,所以麻风杆菌只侵体表,不侵内脏,故不致命,是不死的传染病。古代中国和世界,都把麻风病人驱逐出居民区,隔离在荒无人烟之地。
麻风杆菌在体表繁殖,毁坏面容,致手脚残疾畸形;侵蚀浅表神经,使人四肢麻木,没有疼痛感觉,因此即使手脚受伤也不会下意识地去回避、保护。1950年我国有50万麻风病人。1980年代世卫组织推荐氯苯矾、氯苯吩嗪、利福平等药物,几乎可以100%治愈麻风病。2017年我国发病仅301人。麻风病无疫苗。“二号传染病”霍乱
霍乱一词,有中医、西医两种含义。中医霍乱之“霍”为骤雨之意,“乱”即作乱。《黄帝内经》说:气乱于肠胃为霍乱。《伤寒论》说:呕吐而泄为霍乱。总之,突发的上吐下泻即为霍乱。可是,古代中医说的霍乱并不致命,也不是传染病,今天可以理解为急性肠胃炎。
200年前,西医cholera这个词进入中国,始音译为“虎力拉”,又意译为“真霍乱”,后按中医病名译作“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传染病,症状是上吐下泄,脱水严重,几日毙命。据研究,霍乱起源于印度恒河,传遍世界,传入中国。从1820年到1961年,我国爆发6次霍乱。
我国法定39种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甲类传染病只有鼠疫、霍乱,所以霍乱也称“二号传染病”,可见其严重性。霍乱弧菌随饮水传播,饮水卫生,就可阻断传播。2017年,我国只发生14例霍乱,无一例死亡。有霍乱疫苗,但不必全民注射。可是世界上不时仍有霍乱爆发,若赴疫区,则要接种霍乱疫苗。“一号传染病”鼠疫
鼠疫病原物是鼠疫杆菌,疫源是鼠类。鼠疫让鼠类死完,鼠疫杆菌没了寄主,鼠类的跳蚤就把鼠疫杆菌传给人类,然后人传人,主要是咳痰飞沫传播,防不胜防。鼠疫死者皮下淤血黑青,故又称“黑死病”。世界历史上鼠疫多次爆发,每次死人亿万。预防鼠疫,必须灭鼠,我国成效卓著。
1981年到2000年,20年间我国鼠疫发病只有699例。以后继续逐年递减,2017年仅发病1例,死亡1人。因为灭鼠压制了鼠疫,鼠疫杆菌几乎没接触过抗生素,所以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只要早发现,治疗很容易。而鼠疫疫苗的预防效果却差强人意,而疫情已被长期压制,所以不必全民接种。中国2020年将消除疟疾 蚊子咬人把疟原虫传给人。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繁殖,产生毒素,直至撑破红细胞,游弋在血液中。血液中的毒素导致神经紊乱,于是一阵发冷。神经影响激素,激素影响代谢,代谢产生热量,于是一阵发热。二代疟原虫侵入新的红细胞,开始第二轮循环,乃至多轮循环。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严重贫血,直至死亡。
世卫组织提出到2030年全球疟疾下降90%,届时35个国家要消除本地疟疾。我国提出2020年消除疟疾。1950年代我国每年有3000万人发疟疾,因公共卫生搞得好,2017年我国疟疾病例不到3000人,且主要是境外输入。疟疾疫苗还在试验中,保护率或可达到30%,这将是非洲继青蒿素之后又一个喜讯。二类疫苗也应该打 第一类疫苗免费,乐意打,也必须得打。其实第二类疫苗也应该打。在医学上第二类疫苗与第一类疫苗同等重要,犹如不同的药治不同的病,如果不差钱,还是要给孩子打。1978年实行计划免疫时只打4种疫苗,1992年增加到5种,2008年增加到12种。随着医学发展、经济发展,第一类疫苗种类还会继续增加。研制中的治疗性疫苗 预防性疫苗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抗体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消灭入侵的病原物。这是先有抗体,后有病原物入侵。治疗性疫苗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抗体立即投入战斗,消灭已经入侵的病原物。这是先有病原物入侵,后有抗体。有的病原物可以躲避抗体、抑制抗体、抑制机体产生抗体,这就更需要治疗性疫苗来对付它。
疫苗屏障
疫苗接种率越高,疫苗屏障越牢固,发生疫情的可能性越小。接种疫苗不仅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大家互相保护。我国儿童一类疫苗接种率高达90%以上,所以可以避免疫情发生。没接种疫苗的儿童,各有各的原因,主要是身患某种疾病不适合接种某种疫苗。
疫苗与致死、致残的偶合
4周之内的新生儿,一年之内的婴儿,各种原因致死、致残,各国盖所难免,而几乎所有新生儿、婴儿都打了疫苗,于是疫苗与致死、致残就存在偶合现象。这不是因果关系,可是有的新闻报道却全部归因于疫苗,这不符合科学与现实。公众不要因此不给孩子打疫苗。西方反疫苗运动 西方反疫苗运动由来已久,至今仍然活跃。极端的宗教教义,对疫苗偶合现象的新闻渲染,虚假论文的恶劣影响,是西方反疫苗运动的成因。
世界上传统宗教数以十计,新兴宗教数以千计,其中不乏极端教义。比如:认为人有原罪,疾病是神对原罪的惩罚,人应当接受神的惩罚;对自然极端崇拜,认为疾病是自然现象,应当顺其自然。信奉极端教义的人,在200年前就拒绝接种牛痘,担心长出牛角,如今依然拒绝所有疫苗。政府无可奈何。
1974年,英国一位医生发表论文认为百白破疫苗与脑病相关,英国媒体对此大肆渲染,引起公众恐慌,继而掀起抵制疫苗运动。1979年,百白破疫苗接种率降低50个百分点,百日咳发病率上升200倍。1981年,英国医学界调查证实百白破疫苗与脑病相关性仅为1/31万,接种率才开始回升。
1998年,英国又一位医生发表论文认为麻腮风疫苗与自闭症相关,反疫苗运动得到接力。2004年麻腮风疫苗接种率下降15个百分点,麻疹发病率上升3倍。医学界调查,没有发现疫苗与自闭症的相关性。有记者调查证实这位医生受贿,论文造假。当时舆论猜测行贿者可能是代理“疫苗受害者”诉讼的律师团体。
今天的反疫苗运动,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宣传他们的极端理念。为此,世卫组织《全球疫苗行动计划》号召世界各国“改进沟通宣传,有针对地抵消反对疫苗接种游说团体的影响”。